Alexa

碳權概念股成新寵?造紙股小股東暴增千人!法人提醒:「碳匯」利多的題材,最好先以●●對待

碳權概念股夢幻泡泡破了?造紙、資訊服務股飆漲虛與實 法人提醒:投資人請以●●邏輯思考操作
撰文: 財訊 記者涂憶君     分類:ESG投資趨勢     圖檔來源:財訊雙週刊 日期:2023-05-15

台灣將成立碳權交易所的話題一出,造紙股與資訊服務股都搭上題材強漲一波;但相關公司尚未有明顯的基本面挹注,投資人宜暫以短線題材的邏輯操作。

 

根據《財訊》報導,台灣「碳權交易所」最快將在今年9月成立,「碳權概念股」驟成台股新寵;然而,這些個股尚未有因碳權明顯挹注營運的實績,短線投資勿抱持過高期待,一旦作夢題材發酵完畢後,股價恐易有劇烈波動。

 

4月19日,蔡英文總統宣布,台灣即將成立碳權交易所,4月20日證券交易所也跟進發布新聞稿,讓坐擁大片林地的華紙、永豐餘、正隆等造紙股,在4月下旬短短7個交易日,股價出現雙位數以上的漲幅;且從集保股權分散表來看,這些公司持有10張以下的小股東人數,短短一週分別暴增千人以上,顯然散戶十分埋單這樣的題材。

 

造紙股熱! 小股東暴增千人

 

《財訊》報導指出,但目前台灣的碳權交易,還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。從國際上的定義來看,碳權的產生大致上有兩種方式,一種是政府核配的免費排放權,企業若是因為達成減碳而未用上,可以針對有需要的企業,在市場上進行開放交易;另一種是企業自願透過各種專案達成的節能減碳,如造林、採用綠電等方式,也能產生碳權。

 

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直指,要講交易、講碳權,最基本的是政府要先訂出「碳總量管制」,企業才能開始針對明確的數字減碳,「但台灣目前還沒有總量管制,這會讓現階段的碳權,只能算是打高空。」換句話說,像是擁有台灣最大林場的農林,到底可以掌握多少的碳權?到現在都是未知數,但4月20日以來,股價已有兩日強漲超過7%。

 

不只如此,《財訊》分析,游資也很快進駐到受惠「中國碳交易商機」的造紙股,這讓華紙暴漲4成,永豐餘、正隆也有10%以上的漲幅。但根據中國民生證券今年3月出具的報告,中國在碳配額(CEA)和核發自願減排量(CCER)兩種獲得碳權的方式中,CCER從2017年開始,就已暫停簽發相關證明,重啟的時間尚不明朗;而造林所產生的「碳匯」,就是含括在CCER之中,也就是說,近年要透過自願節能減碳得到碳權,有一定困難度。

 

投顧法人私下分析,漲幅最可觀的華紙,雖然在中國坐擁近3萬頃的林地,然如今CCER的核發在中國尚未重新啟動,對於巿場打著「碳匯」利多的題材,投資人最好先以中性對待。

 

此外,《財訊》也發現,造紙類股中,正隆與榮成目前確實手握碳權,像是正隆有7.9萬公噸,榮成則有28萬噸。但造紙業人士透露,為了逐年符合中國節能減碳標準,花上數十億元購買符合減碳的廠房設備,其資本支出就已遠遠超過碳權交易產生的收入,「不能只從利潤來考量。」就連相對成熟的中國碳交易市場,目前恐怕都還無法真正加持碳權概念股的基本面。

 

資服股漲! 短線營收難大增

 

至於主打可以透過各種系統,幫助企業實現碳盤查的資訊服務股倍力、叡揚等,也因此題材而強漲一波;但有法人提醒,像是微軟等國際級大型軟體公司,都有研發專門提供給中大型企業的碳盤查系統,也與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合作,台灣資服公司能搶食的,多是台灣中小型公司的碳盤查系統,「但台灣政府目前對中小型企業的碳盤查尚未有明確強制性時程,要真的大量貢獻資服股的營收,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。」

 

 

《財訊》分析,綜觀近期因碳權話題而火熱的個股,目前幾乎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因碳權拿出亮眼的基本面數字。法人建議,已買進的投資人,必須以短線題材進出的操作邏輯思考,透過技術面輔助,多日跌破5日或10日等重要支撐線就該賣出。投資人也期待對「碳權」有管轄權的主管機關,能趕緊確認細節與運行方式,勿讓趕鴨子上架的混亂消息,成為資金趁勢哄抬的破口。 …(本文出自《財訊》雙週刊685期)

 

延伸閱讀:

新光金大戰》痛批大股東干政、不思改革  洪士琪:我不是來狙擊的市場派
「郭台銘最頭痛的中國敵人」電池起家的王傳福  再創比亞迪高峰

超微突圍成長關鍵字:賽靈思!謀畫數年的併購案,竟成了支撐業績的救命丹

一個考察團,吸引漢民、均豪、帆宣大咖朝聖!馬國掀半導體投資潮  從設備熱到封裝